成品油需求出现变化:原油进口量下滑,燃油车又要加速退场了吗?
3月30日、周末,热搜话题中再次出现“成品油需求变天,燃油车加速退场倒计时”的相关文章或视频。
自进入2025年来燃油车已经数次“加速退场。”
可是在冬去春来之际发生的变化是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月度数据)有所下滑;在3月30日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里,吉利汽车的淦家阅也提到一组数据,其称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有率也超过50%,其实倒过来讲,燃油车还有50%左右(市场份额)。所以燃油车似乎并没有被“加速推离市场,”诸多车企反而在加大燃油车的技术研发投入。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数据让一些汽车爱好者或博主产生了这种错觉呢?
参考数据依然是2024年中国原油进口量:
日均进口量为1104万桶,同比下降1.9%;这是除特殊阶段外,近20年内的首次下跌。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话题,似乎是新能源汽车加速淘汰燃油车。

观点分析·真实因素
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
现今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在全球化受挫的当下,理论上没有能独善其身的存在;且当经济总量达到一定体量的阶段,想要继续维持高速高增长将会有相当的难度。在诸多手段进入经济领域之后,企业的经营精力和能力都在被消耗,这也是维持经济高增长的一大障碍。
假设目前正处于全球经济下行阶段,那么石油消耗量则难免会降低。
原因有三点,具体为:
1.全球经济形势对地缘稳定因素的影响,其将直接导致石油产量下降;或间接影响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运输与供应。该因素虽然是间接因素,但是背后实际为主要核心因素,只是一般汽车爱好者不会深入去分析。

2.企业减产或停产,当全球经济下行的时候一定伴随产能过剩;开足产能生产出的产品是过量的,是没有足够大的市场去消耗的,于是则不得不减产。企业减产则必定将会降低对石油的需求,工业生产本身是离不开石油的;并且也会同比减少对物流运力的需求,不论是陆路运输、航运还是空运,发运量的减少也等于石油需求量和消耗量的同步降低。

3.企业减产或停产会导致员工薪酬下降或直接失业,员工的角色同时是消费者;当员工被动降薪或失业之后,支出自然会减少。交通开支也难免会减少,其中则包括对汽油等燃料的需求的降低,非刚需的自驾出行或出游频率不会高。所以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出行减少是降低石油消耗量的主要因素,而导致该因素的原因正是全球经济下行。

除上述三个因素以外,剩下的才是替代能源。
如果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出行对石油消耗量需求不减的话,石油消耗量只会持续增长。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
因为每年报废回收的汽车(含新能源汽车)的数量远低于燃油车的销量!虽然新能源汽车抢占了一部分市场份额,但是燃油车的销量依然在50%左右。那么结论就是“燃油车新增量-燃油车报废量=正数(增长)。”
需要消耗汽油、柴油等液体燃料的汽车并没有减少,只是增加的数量不像之前那样多;所以新能源汽车至少目前根本无法影响到原油进口量。同理,真正造成石油消耗量减少的因素依然是经济因素。

可以说现在以该数据为基础而大谈“新能源汽车加速燃油车退场”的汽车爱好者或知名博主,其本质上都是端着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企业或相关供应商企业饭碗的喇叭,这是在瞪眼说瞎话!并且是明显的恶意竞争的行为,是在给燃油车消费市场制造障碍,是在给燃油车潜在用户制造消费焦虑;这种行为是典型的危害产业和行业发展的恶劣做法。
国家发改委刚刚提出要整治某些车企的恶性竞争、恶意抹黑和恶意价格竞争的话题,现在类似的文章和视频资讯基本就是在“顶风。”
一种面对各种利空因素、不对等消费补贴方案、恶心营销竞争却依然有50%左右市场占有率的汽车商品,其有可能会被轻易“加速推离市场”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油车、电车之争谁能问鼎,现在看来应当交由市场自身来决定了;取消差异化的牌照和税费方案,届时再看谁会是最终赢家吧。





相关推荐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