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台车被所有人低估了!
如果要找一台驾驶起来非常运动的车型,在当今这个时间段应该不少人都会把票投给小米SU7Max或者Ultra,当然也有人会投给极氪的001FR乃至仰望U9。而事实上还有这样一台车不曾被人想起,并且与小米SU7和极氪001相比,它是血统更纯正的跑车,没有那种“既要、又要、还要“的纠结感,它就是MG Cyberster。

早在2023年,我就在南京的万驰赛车场和寅哥一同试驾过MG Cyberster,完全的跑车架构使它的操控表现非常接近传统的汽油跑车。而两门敞篷的设计,更是让它的拉风程度超越了一众高性能轿车。只不过,这两年车企推陈出新的速度堪比新游戏上线初期的Debug阶段,无论是软件层面的高频率OTA,还是新车型的快速迭代,都令人措手不及。小米SU7上市后,更是掀起了国内性能车的浪潮。如果此时我们再开一次MG Cyberster,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在几年前电动车还没普及的时候,不少车企都会在试驾会现场举办金卡纳比赛,来体现自家车型的性能,并增加试驾会的乐趣。但随着这几年电动车试驾会越来越多,金卡纳比赛已经非常稀有了。一来是很多电动车主打智能化和智驾,对于操控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二来是电动车大多比同级别的汽油车更大更重,在注重小巧灵活的金卡纳比赛中容易“露馅”。

MG Cyberster则不同,4.5米的车长和不到2.7米的轴距,都让它在金卡纳这种快节奏的小赛道中非常灵活。虽然重量接近2吨,但对于一台544马力的电动车来说也不算太沉。这一切都让它在金卡纳的赛道中跑得飞快,完全没有那种公园里面开货轮的感觉。

这一点在绕桩时尤为明显,因为我们此次比赛的场地是在上汽自己的测试场内,面积并不是很大,所以与常见的18米等距绕桩不同,这次的绕桩间隙非常短,更是对车辆较低速度下的灵活性提出了考验。事实上,MG Cyberster在这种工况也完全符合你的预期,车头响应速度跟一台汽油跑车差不太多。唯一的不足,或者吹毛求疵地去说问题,就是转向比没有那么“战斗”,面对小间距绕桩时总要倒一遍手,所以操作起来会显得比较仓促。

另外,纯粹的跑车架构也让Cyberster有了440mm的质心高度。这已经比使用水平对置发动机的BRZ还低了。而更低的质心高度,带来的就是更小的侧倾,这时再考虑到Cyberster 1.6米多的轮距,最终让它在弯道中拥有了非常出色的支撑性能,带来了极好的主观驾驶感受。

毕竟Cyberster不是一台很新的车型,之前也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试驾,所以这里就不再过多赘述了。直接说成绩吧,身为萝卜报告“赛道小王子”的我轻松斩获冠军,并领先第二名0.8秒。而胜利者的奖品,则是2025年F1上海站T16 Club门票。说到F1,其实MG也跟这项赛事有着一些联系。

早在1949年,MG就在银石赛道举办了MG Live赛道嘉年华,这一时间甚至早于1950年的第一场F1大奖赛。之后菲尔·希尔又在1959年驾驶EX181创下了410.5km/h的速度纪录,他的另一项成绩则是1961年的F1车手总冠军。不过这些上古的事情,如今来看并没有太多意思。

在2019年,MG就与F1车队--威廉姆斯达成了合作,联手开发了一台四门旗舰轿车。不过因为上汽内部策略调整的关系,最终这台车并没有被挂上MG的Logo,摇身一变成为了智己L7。而MG Cyberster的底盘其实也是由舒马赫5冠王时代的底盘总工程师Marco Fainello进行调校的,正是由于底盘“大师”的精心调校,Cyberster才得以营造出正统的跑车驾驶感受。

文章的最后再来聊聊今年F1观赛的感受吧,毕竟我参加这次活动的初衷,就是为了获得今年上海站的F1门票。作为场外最贵的观赛区域,T16的舒适度是非常不错的,内部吃喝全部免费且有空调,用流行的话说就是“太尊了”!

至于比赛其实就没有什么太多好说的了,因为天气原因造成的轮胎异常磨损,2025年的上海站直接变成了“保胎”大赛。好在,随着赛道温度的降低,比赛又重新变得好玩了起来,维斯塔潘开始提速,防止被多进一次站的汉密尔顿超越,并追近轮胎退化的勒克莱尔。只可惜,最后法拉利双车不合规被取消了成绩,让4届世界冠军在赛道上与“空气”斗了56圈......

总体来看,Cyberster绝对是一台合格的性能车,只不过30多万元的价格配上敞篷跑车的造型,让它的受众面确实没有那么广泛。内敛的咱们,并不习惯开车时被人看着,感觉跟裸奔没什么区别。所以,MG也将会在Cyberster的基础上推出两门四座的硬顶版本车型,更适合“中国宝宝”的体质。




相关车系
相关推荐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