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斌掀起变革风暴:要把蔚来尊严挣回来
“临别之际,个人愚见。第一次发,也是最后一次。”
2月25日,一名即将离职的蔚来员工在蔚来内部论坛发长文,向公司提出十条建议,呼吁蔚来应尽快从务虚转为务实,集中资源,直面现实。
蔚来创始人李斌亲自下场实名回复:“谢谢大家的建议,提升全员经营意识,从我自己做起。”这话不是说说而已,他还把文章通过飞书推送给全员。

能引起这种程度的重视,是因为蔚来又快“躺”进ICU。2024年的财报显示,蔚来全年净亏损224亿元,相当于每天睁眼就要面对6100万元的财务窟窿,净亏损总额几乎是小鹏汽车(57.9亿)的4倍。2025年的销量也没有得到好转,1月蔚来和乐道双品牌交付13863辆,2月交付新车13192辆,距离行业公认的月销2万生命线还有一段距离。
面对各种诘问,李斌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反思”上。
“我们要在有效的资源边界内,把钱花在刀刃上,把时间花在刀刃上,才有可能走出来。”李斌说。外界质疑蔚来管理效率,很多讲的是对的,我们要认,我们既不自欺欺人,也不妄自菲薄,管理本来就没有止境,我们就从管理上把自己的尊严挣回来。
就此,蔚来开始放下宏大叙事,一场围绕降本增效的风暴,已然掀起。变革的推进仍需要时间消化和磨合,不过此次变革之于蔚来,更像是在行业动荡浪潮里的一次深度蓄力,毕竟产品的纵深布局和技术鱼池,或让蔚来在蛰伏中迎来新的增长周期。
“每一分钱投入都要听到回响”
蔚来的亏损何时能逆转?——这是蔚来再也不能用“长期主义”四个字就能掩盖过去的问题。
从2018年上市至今,蔚来累计亏损已超千亿,在“烧钱”的赛道上一骑绝尘。李斌不是没有意识到问题,在2024年就写过一封全员信,大讲提高经营意识。今年更表示,管理提效这一课,一定要补上。
细化到执行方案上,如今的蔚来落地了名为CBU(基本经营单元)的经营机制,每个单元都必须建立明确的ROI(投入产出比)指标和业绩奖惩制度。这类似华为的责任中心,或阿米巴的敏捷团队组织,目的都是推动跨部门协作与成本透明化。对这样的看法,李斌强调,蔚来要在学习这些优秀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而在关乎成本的供应链方面,李斌也明显加强了对供应链管理的参与程度。
按照华为的理论,供应链是利润的二次生产,蔚来供应链管理的混乱在乐道交付过程中充分暴露。乐道L60上市初期即陷入“订单与交付脱节”的争议,乐道宣称的“4万订单”在首月仅兑现832台交付量,很大的原因是乐道L60与蔚来ET7、ES8等高端车型共用合肥F2工厂生产线,导致产能被主品牌挤压,交付周期长达40天。
“供应链必须CEO亲自管,且要真正懂行。”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曾表示。目前,李斌都会深度参与很多供应链采购项目,在产品开发的关键项目节点,会细查成本,并直接参与电池在内的核心零部件的价格谈判。
某种意义来讲,老板半路亲掌供应链,多表示要开始补救,弥补工作漏洞。但防守式管理不是长久之计,企业的供应商可能有上千家,零件库甚至多达十几万种,老板工程就变得鸡肋,关键是能让所有部门严格执行,组织高效。从这个角度看,2024年,小鹏汽车开除十几个高管,采购部频繁换人,采购价格透明的数据库建立,更是长远的考虑。
而从公司的降本增效角度来看,CBU制度更具备全局性,也明确传递了蔚来从“要预算”转向“拼经营”的信号,在门店协同、市场活动、研发管理等方面,能够切实把经费控制落到了最底层。
但机制背后更深层的变革是组织变革,华为能成功,是因为有强大的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支撑,而蔚来强行嫁接,短时间内很可能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以研发工时为例,工时统计本是研发型组织的基础性动作,蔚来目前刚刚启动工时填报,来计算每个员工对于项目的贡献,但这在内网论坛引发不少吐槽,员工共识尚未达成。
做减法易,标本兼治难
从企业战略层面看,蔚来之所以在近几年亏损过于严重,最大原因在于业务布局较为分散,“既要又要”,不论是产品、品牌还是技术。
比如李斌曾经对自研手机非常坚决。
他认为车手互联必将成为未来生态体验的关键胜负手,试图通过生态建设来提升品牌的竞争力,但他似乎低估了生态建设的成本,也高估了生态建设的价值。
毕竟手机终究是一门生意,是生意就要看投入产出比。
当下手机行业技术门槛越来越高,大量国产厂商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都不是蔚来能在短期内能够匹敌的,自研手机带来的用户价值提升也有限。2024年底,蔚来手机业务就已经对资源投入与人员规模大幅调整,手机软件团队已经并入数字座舱团队,重复岗位进行了大幅精简。

手机业务调整也是基于CBU机制的业务瘦身结果。“不能创造用户价值的岗位和项目,该停就停。”李斌表示,“任何一笔钱、一个岗位、一个项目、一个固定资产投资,都要有人付钱给你。要么从外边挣钱,要么从内部挣钱。没人付钱、算不过来账的事就别搞。”
也正是这样的目标,乐道与蔚来重复的资源也开始收缩合并。
未来,蔚来与乐道将在售后、财务、人事等领域进行资源复用,目前在部分区域已经尝试管理团队同时负责乐道、蔚来两个品牌的销售和服务工作,比如在哈尔滨、银川、乌鲁木齐、西宁等地区,乐道品牌的销售负责人均由蔚来区域公司总经理兼任。
这是省下了相当一部分人力成本,为了促进协同效应,公司内部正在试行一些激励机制,鼓励销售团队互相支持,推广对方品牌产品。据李斌介绍,今年每个月乐道的新增订单都在增长,试驾量最近也在提升,每周都在创造试驾量的新高。
但如何将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订单,蔚来还需要提出更好的方案。
乐道主打“性价比”优势,但有声音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乐道L60的官方起售价为20.69万元,若选择电池租赁(BaaS)方案,价格可降至14.99万元,但每月500元以上的电池租赁费用,叠加保险、充电等隐性成本,长期使用成本甚至高于直接购买带电池版本。同时,乐道L60虽兼容蔚来换电站,但实际可用站点仅占蔚来总换电站的极小部分。
还有交付车辆顺序混乱、交付慢等导致的负面舆论等问题,这些解决不了,乐道接下来也很难真正打开市场。
大刀阔斧,更要筑牢“护城河”
李斌认为,公司毛利率会在今年第二季度有所提升。今年一季度开始,研发、供应链、销售服务全面降本措施,让所有团队为经营目标负责任,目前已经看到了提高投资回报的措施,第二季度,费用、成本显著改进,第三季度,持续深化成本控制,有信心实现第四季度的盈利目标。
尤其是2025年将是蔚来的产品大年和技术大年,这或许会推动蔚来销量和营收的进一步增长。
产品层面,蔚来品牌将在2025年推出多款新车型,包括智能电动行政旗舰ET9。乐道品牌也将推出第二款车型L90,预计在第三季度交付。一名乐道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蔚来与乐道内部正在不断兼容,交付已经与蔚来合并进行。
在技术层面,蔚来自研的基于“世界模型”的智能驾驶在2025年3月底启动内测,计划4月扩大公测范围,并在5月初向全量用户推送。在智驾平权当道的今年,此举有望把蔚来的智能驾驶能力拉升至行业第一梯队。
此外,蔚来自研高阶智驾芯片也将会逐步上车,ET9会首发使用自研神玑NX9031智驾芯片,后续的车型也会用到自研芯片,使用神玑芯片相比4颗Orin芯片成本降低1万元,也正因为自研芯片成本大幅下降,进一步提升毛利率,李斌表示目前蔚来没有用英伟达Thor芯片的计划。

当然,蔚来最大的护城河——换电模式,也在加紧筑牢。不久之前,宁德时代真金白银支持蔚来换电,共同打造全球最大换电网络,这一模式将实现行业内跨品牌换电服务互通,进一步看,也是蔚来对抗比亚迪超充模式的关键一步。目前比亚迪推出了全球首个量产的乘用车1000V高压系统,通过与1000A超大电流的协同,实现1000kW(1兆瓦)的充电功率,让充电功率正式迈入“兆瓦时代”。
从目前来看,蔚来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魄力和诚意,剩下的,就是如何将组织变革执行得更有韧性,执行得更加高效。
李斌表示,如果给2025年的自己贴个标签,李斌希望是“最拼、最努力的人”。对公司而言,他希望蔚来是今年“进步最快的公司”。




相关车系
相关推荐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