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华荣 "多生孩子好打架" 战略遇挫:长安用户价值链破局密码
2024 年长安汽车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暴跌 63.78%,营收下滑 19.85%,总销量增长却难掩燃油车市场份额流失 —— 当这些数据与 "蓝鲸动力 47.03% 热效率"" 行业前三专利储备 " 等技术标签并置时,一个残酷的商业悖论凸显:坐拥 数以万计余项专利的技术强者,为何再难复刻 CS75 PLUS 的市场神话?

技术转化的断层:实验室数据≠用户感知
长安的 "技术失语症" 在蓝鲸动力上暴露无遗。其第三代发动机热效率达 44.39%,储备热效率更是突破 47.03%,参数全面碾压比亚迪 DM-i,但市场记忆点却被 "亏电油耗 4.4L/100km" 的具象化标签占据。这种技术转化断层本质是工程师思维与用户思维的错位 —— 当技术团队沉迷于 "超稀薄燃烧"" 三火花塞点火 "的技术狂欢时,消费者更关心“一箱油能否从北京到上海”的实际续航场景。

产品矩阵的熵增:多生孩子打群架失效
长安的产品战略正陷入 "大而全" 的泥潭。燃油车领域,CS75 PLUS、CS55 PLUS、UNI-T 三款紧凑型 SUV 在 10-15 万价格带同室操戈,形成自我消耗。新能源赛道更显战略失焦:深蓝 SL03、阿维塔 11、启源 A07 三大品牌定位模糊,未能复刻比亚迪 "王朝 + 海洋" 的爆款矩阵。

新能源转型:起大早赶晚集的代价
长安的新能源战略正陷入 "雷声大雨点小" 的泥潭。2017 年发布的 "香格里拉计划" 曾誓言 2025 年全面停售燃油车,但 2024 年 268.38 万辆总销量中新能源仅占 27.38%,远低于行业35%的平均水平。深蓝汽车为丰富产品线投入大量资金打造的深蓝 G318等新车型,上市即陷入与理想 L6、问界 M5 的贴身肉搏。
更致命的是技术路线摇摆:早期押注增程式(深蓝 SL03)错失插混爆发期,后期仓促推出的 iDD 混动系统却因 UNI-K iDD 18.29 万起售价,与比亚迪宋 PLUS DM-i 等普惠车型形成价格断层,最终在混动市场份额争夺中错失混动普惠化窗口期。

合资品牌的溃败与全球化短板
合资品牌已成为长安的“阿喀琉斯之踵”。2025 年 2 月长安福特销量 11991 辆(同比降 8.96%),1-2 月累计 29503 辆(降 13.55%);长安马自达 2 月仅售 3800 辆(降 3.94%),前两月累计 10404 辆(降 20.97%),核心问题在于智能化滞后、产品迭代迟缓。

破局之路:从技术仓库到用户价值链,长安的救赎密码藏在三场刀刃向内的革命中
技术翻译革命:
将 "47.03% 热效率" 转化为 "满油续航 1432 公里" 的极限挑战,用场景化叙事重塑用户认知;
爆款聚焦革命:
杀伐决断砍掉月销千台以下边缘车型(如欧尚 Z6),重兵投入将深蓝 S7 打造成 "15 万级增程 SUV 标杆";
渠道革新革命:
建立独立新能源销售体系,严禁油电同店销售,以 "阿维塔高端体验中心" 重构消费场景。

燕赵车评:
当特斯拉用4680电池实验室数据撬动万亿市值,比亚迪凭“油电同价”改写行业规则时,长安需要明白:在新能源战场上,专利数量只是入场券,将技术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价值链,才是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毕竟,商业史上从未有企业因实验室数据伟大, 技术的终极战场,永远在用户心智的方寸之间




相关车系


推荐逸动Puls作为逸动系列的第三代产品,经历两次迭代 以后,车辆各方面都得到了提升,此次车型的宣传语也改成了品质家轿进化者,不难看出其对于质量上的把握。 目前我开了近两年,各方面感觉还不错, 喜欢车子动力,配置,性价比的意向用户值得一看 现在恰逢国家政策购置税减半, 预算落地十万以内的,逸动是个不错的选择!
评价车型:逸动PLUS 2020款 蓝鲸NE 1.4T GDI 自动尊贵型
A _ 快乐贵州合作

相关推荐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