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能否走欧洲模式主打柴油机,展开与插混汽车的新一轮角逐?
插混汽车为何能“大杀四方?”
相信大多数汽车爱好者都会认为用车成本是其制胜法门。不能否认插混类汽车使用成本确实更低,耗油量低且能够当作电动汽车使用;综合用车成本至少可以比同级别燃油车低上一半,如果有充电条件的话,比同级别燃油车低三分之二也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如果燃油车想要“逆袭”的话,进一步降低耗油量不就行了吗?在相关话题的讨论中有一部分网友持上述观点,于是又想到了柴油机。
全球三大汽车市场是中国、美国和欧洲,其中欧洲乘用车市场是比较流行小排量柴油动力汽车的。所以是否可以模仿欧洲汽车市场的发展规律以保证燃油车的市场份额,这个话题成为一些燃油车忠实用户比较在意的话题。
无可能性
在看到这个提问的时候第一时间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现在依然持这个观点。
欧洲乘用车市场之所以能流行小排量柴油动力汽车是有先决条件的,这个条件基本不可能在中国或美国出现——“二氧化碳排放税”是柴油动力乘用车在欧洲市场能生存的筹码!笔者认为在国内是不会再出现有关汽车尾气排放物的税种了。汽车尾气排放物里有上百种物质,讲得最多的是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很少有人去提二氧化碳;因为前三种是有害物质。那么为何在欧洲会出现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征税呢?原因当然是因为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
所谓的“碳排放”就是指二氧化碳。
汽车消耗一升汽油会产生多少二氧化碳呢?
理论数值是2.254kg,不过这是在充分燃烧的前提下计算得出的结果;内燃机实际上无法做到充分燃烧,所以实际二氧化碳排放量会更高。不过同样是理论数值,柴油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实也很高,是可以超过2.6公斤的。
但是柴油机的碳含量高,燃烧一升柴油转化出的机械能可以让汽车行驶更远的距离;说白了就是同一款汽车使用柴油机可以更省油,耗油量可以降低大约三分之一!所以使用小排量柴油动力汽车可以有效为车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税收的用车开支。
反之,如果没有这项税收的话,柴油车显然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
并且插电混动汽车的综合油耗更低,可以做到比同级别柴油车更低;所以单纯从油耗的角度来分析的话,柴油车是没有可能替代插混类汽车的。不过插混类汽车也是有突出缺点的,其两套驱动系统会提升车辆故障率,也会提高车辆的维修难度和成本;重点是其动力电池组容量很小,完整循环充放电的频率会很高,于是后期更换动力电池的成本也会比较高。如果综合这一点来分析的话,柴油车倒是还有一定优势;然而正由于国内并没有二氧化碳排放税的存在,所以汽车消费者们往往更愿意承担略高一些的油费开支而去选择汽油车。
为何车主们宁愿选择油耗高一些的汽油车呢?
原因是发动机的噪音、振动和声震粗糙度。
柴油机采用压燃点火技术,以超高压缩比让气缸里的空气达到足够高的温度,让蒸发后的柴油自燃。其特殊的点火方式和特殊的角度会造成做功过程中的发动机振动强度偏高,振动引起的空气振动就是声音;所以柴油机的噪音是比较大的。而且过强的振动会影响发动机机脚的使用寿命,容易造成发动机和车身的共振,使用数年的柴油动力乘用车往往会有怠速抖动的情况。
结语:
柴油机确实省油,维保便利性也高,重点是维保成本足够低;综合使用成本相较于后期维护成本较高的插混类汽车,客观上是有一定优势的。但是柴油机的噪音和振动控制是无法改变的缺点,而乘用车用户对于车辆的品质要求更高;除非用车成本可以让汽车消费者愿意去迁就体验差一些的柴油车,否则大多数消费者都更愿意接受百公里开支只多十几元的汽油车。
不过燃油车也并不会被插混类汽车完全替代,究其原因正是刚刚讲到的车辆后期维护成本的差异;修车的便利性和成本也是一部分汽车消费者选车的重要参考,燃油车完善的第三方维修体系带来的优势至少在十年内还不会被超越。